“政立路580弄小区昨天刚刚开了一扇通向创智农园的门,现在居民到我们社区规划师办公室来就更方便了。”3月14日,五角场街道社区规划师、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悦来老师兴奋地告诉记者。2018年初,杨浦区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签约,聘请12位规划师担任区内12个街道镇的社区规划师,参与指导社区微更新。如今情况怎样了?
规划师们迅速行动起来
“签约后,我们的规划师们便结合课堂教学迅速行动起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介绍,12位社区规划师根据各自对口的街镇,结合社区发展实际需求,深度参与、指导了各个街镇2018年度的社区微更新、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等工作项目;积极配合街道大调研工作,深入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居民诉求,协助推进杨浦区社区更新项目的开展。
张尚武说,社区微更新的特点就是细、小,东鳞西爪零散琐碎,社区居民的诉求、各自的方法与策略都不相同。创智农园展开得早,刘悦来博士以它为基础去年7月发起创立了社区规划师办公室,指导了政立路580弄、国定路600弄美丽家园建设以及五角场街道社区自治项目。
不仅如此,规划师们积极开展面向社区规划师、街镇、居委及社区居民的培训工作。张尚武说,5月份开始,我们共组织了14场社区规划师培训、3次社区营造工作坊。“培训立足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从内容设计、社会学研究方法、社区营造经验、社区经济文化资源整合和机制研究、社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着手,帮助社区规划师探索适合杨浦社区的工作方法。”该区媒体报道说。这些活动赢得了各街镇、居委、社区居民的好评,大量媒体跟进报道,加上微信公众号,“杨浦区社区规划师”一事广为传播。
社区规划师的工作形成了不少亮点。“何为城,何为市?城市是否就像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风格?”去年8月4日,20名初中生来到杨浦区延吉街道,走进我校和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联合主办的“小小规划师”公益课堂,跟随我校规划设计研究院梁洁感受规划的科学与艺术之美,感受城市的温度与美。张尚武说,不仅“小小规划师进社区”等系列讲座,还有“微课堂”、工业遗产参观等活动,鼓励孩子们了解与参与社区事务。“抓小囡,抓到根上了。”社区居民纷纷点赞、积极参与,上课的日子里尽现一人听讲,全家上阵,社区的事瞬间变成自家的事了。
社区微更新成了第二课堂
“希望老菜市场周边的环境变得整洁。”“我在住在河边,却从未享受过滨河空间……”“大桥下面的空间或许可以利用起来做一个篮球场?”这是去年夏天3个月的时间里,大桥街道社区规划师陈泳经常听到的居民的诉求。
作为12名社区规划师之一,陈泳负责的大桥街道是一个东界杨树浦港、西邻杨浦大桥、南北由杭州路、平凉路围合成的矩形区域。自2000年以后,街区从原来的产业基地与工人聚居区逐步置换为融医院、办公、商业、小学、宾馆与各种类型的住宅的生活型街区。 “这片区域的问题在于不同属性的产权用地呈现鲜明的碎片化,各片区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关心街区整体公共环境的共同维护与改善。”陈泳指着车水马龙、乱象丛生的街道说,人多、车多、停车多,缺少公共空间。
记者观察发现,红房子医院与杭一小学附近,每到早晚高峰时间,两个方向车流就会汇聚于此,交通拥堵严重;社区菜场长期对周边的长城饭店带来噪音干扰,渭南路沿路民居的违章搭建影响了周边绿地汇方的楼宇形象……陈泳领着本科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走进街区内的改造点位勘察走访,设计方案。
炎炎夏日里,团队几乎每天都要来来回回走一遍,与居民交谈,统计街区人流车流量,设计方案并实地对照,为老社区改造了桥下空间、医院旁道路、历史风貌建筑与菜场周边的新旧交错空间……菜市场和长城饭店区域,商贩反映最多的是菜场周边的停车乱象。史瑞琳小组实地走访后,在沈阳路与眉州路沿街商铺的后面发现有一座废弃的老机电厂厂房,他们迅速将厂房纳入方案中,将其打造成一个“社区客厅”:建筑底部设社区菜场、集市与咖吧;中部布置公共食堂、社区图书馆、健身中心与公共教室;上部布置联合办公空间;屋顶设置社区菜园与观景平台,提供休闲活动场地。
大桥街道沈阳路街区,学生就着废旧仓库设计的“城市客厅”
杨树浦港沿岸区域,因沈阳路段空间长期封闭导致人流量稀少。劳艺儒小组的设计打开了北段区域的封闭栏杆来连通滨水景观通道,形成连续的滨水步行环境。南侧的设计考虑杭州路第一小学学生、周边居民和红房子医院的需求,在桥头设置休闲书吧、利用堤坝立体化设计停车位等;同时将防水堤坝与不同高差的休闲绿化平台及坡道统一设计,为市民提供丰富变化的亲水游憩场所。
城市的桥下空间经常沦为弃地。杨浦大桥的竖向空间有待挖掘。于是周逸文小组在大桥下设计了户外运动与休闲空间,同时考虑到居民过街的需求,架设过街天桥与楼梯。整个设施顺应高架桥形态,加入漫步环道补充建筑中的运动功能,这样一来街区周边居民就可在不同高点体验城市景观了。
“这样的设计课题不同于以往,它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基地、使用者和设计目标都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究、解决。”周雨茜同学说。采访获悉,同学们为了得到准确数据,一遍又一遍反复测量场地;他们走遍了目标基地的每一个弄堂小巷,一日复一日地与居民、管理者,甚至过客交流;完善微改造方案的过程,更是海报、访谈、头脑风暴……各种方法齐上阵。
“社区微更新,居民是主人,规划师首先是倾听者、响应者,然后才是引导者,以问题为导向,回应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陈泳表示,深耕社区,发现问题,探索出一种成本低、参与度高、易于复制推广的社区微更新路径,是我们的愿景。
一个成长性很好的案例
一年的社区规划实践,规划师们发现居民大多还是把我们当成“问题解决者”。“目前我们在街道的角色还是单一的设计师。”该学院王红军介绍,街道每次找到他都是带着项目来的。“我们有一个街区需要重点整治,王老师帮我们设计一下?”“某小区想做个社区小花园,王老师来看看……”王红军认为,社区规划师应从单一设计师转变为策划者、推动者,可以从规划的角度为街道提出一些重点项目,并推动不同街道和部门实现横向合作,让社区微更新项目跳出“井”。
“目前上海的微更新项目遍地开花,杨浦的项目应该做出杨浦特色。”负责四平街道的张尚武教授举例说,比如健康如何跟社区结合、特色街道整治、无障碍城市系统建设等,都可以在杨浦范围内做成样本,抓住每个项目的类型和理念,形成在某一领域的集中示范点,这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微更新项目的带动作用。
让成熟的社区更新项目发挥更大的作用。“创智农园,是创智天地的一块公共用地,面积2000余平米,有些凌乱,还影响了创智坊社区的整体观感。”刘悦来介绍,2015年我们开始介入,我们与社区居民一起将它变成为一个小小的农园,城市中的一块绿洲,一个蔬菜种植教学园地,也是一个所在社区居民与朋友、邻居和大自然接近的地方。居民们自豪地称它为“伊甸园”。现在,这里春天花儿艳,夏天瓜果香,秋天更是随处可见的各种蔬菜、稻谷、瓜果、香草……。这里,4节集装箱,刷上白灰,摆些木头和绿植,摇身一变为情调满满的果茶厅,便成了社区自然教育和文化体验中心。箱内的种子图书馆、儿童阅读角、城乡互动格子铺……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都能满足;室外儿童游戏区,松树皮圈出一块童趣满满的地盘,废旧车胎被喷上了七彩的颜料,与都市田园浑然一体又飘然出跳。
一米菜园、农夫集市、做个有情怀有理想的吃货……创智农园趣事多多、亮点多多。“我们一直试图打开创智片区与隔壁社区的门。”去年开始,社区规划师刘悦来一方面带领同学们在围墙一侧的政立路580弄小区中开展细致深入的社区规划,并通过各种活动和居民们交流方案,参与式的社区规划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另一方面,刘悦来将五角场街道社区规划师办公室设在围墙另一侧的创智农园,将此地作为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基地,方便收集居民意见及开展社区规划相关的社区活动。再加上举办了持续两年的“共治的景观”工作坊及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培训等,引入吴楠、山崎亮、饗庭伸、木下勇等国内外社区规划及营造专家到现场指导工作。
规划师与居民协商中
调研中
调研中
终于,在居委和居民们的努力下,结合年初开始的“美丽家园”建设活动,破了小区和创智天地间的围墙,门开了。“这预示着创智坊总体睦邻片区的社区规划进入了新的阶段。”刘悦来很是高兴。
与此同时,他还将经验带入五角场街道铁路新村小区中心花园改造中,充分挖掘社区文化、居民自治、高水平可持续美化都是生态微更新的范式。“可收集小区里的废旧物品,用来打造花园。”“小区儿童较多,得有一块儿童玩耍区域,地面游戏涂鸦也需要设。”“西侧靠近围墙地块总在阴影中,可结合现状的卵石小路打造成药草园”“围墙上可涂鸦、可设种植筐,涂鸦可以铁路文化为主题”“中心花坛可增加木质座椅、添置植物漂流台”……设计方案中,这些点子都是和居民深入互动探讨并一一确认形成的。此外,垃圾桶的改造也要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分类标准并艺术设置,且说“成本较大,可以选择一个进行重建作为宣传科普点,逐步升级”。
2019,微更新项目全面实施
张尚武介绍,目前12个街镇的微更新项目设计方案已获杨浦区规划委审议通过,将逐步实施。这些项目是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小区东侧绿地改造、定海街道隆昌路542弄小区绿地及厂房改造、江浦街道打虎山路公共空间微更新、控江街道控江四村中心绿地改造、平凉街道明园村公共中心微更新、四平街道四平路1028弄社区空间微更新、五角场镇翔殷三村中心花园、五角场街道铁路新村小区中心花园改造、延吉街道延吉二三村小区中心花园改造、殷行街道开鲁三村中心花园改造、长白街道安图新村38号小广场改造、大桥街道中王小区(眉州路950-956号)公共空间微更新计。
长白街道安图新村38号小广场改造
“陪伴式规划将是我们主要的参与方式。”张尚武说,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建议今年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期更好发挥社区规划师的作用;完善社区规划师工作机制;推广成型经验,增强杨浦社区规划师工作的示范性。(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