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06-03-16  浏览:

  3月3日至14日,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今年我校共有万钢、汪品先、石四箴、朱士明等4位教授出席了'两会',会议期间,除了常规的参政议政之外,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围绕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医疗体制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建言献策。

教育收费关键在于法制化

  全国政协常委、我校校长万钢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提出,对于教育收费,关键是应该制度化和法制化,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规范收费。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收入大大高于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因此,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者,如果他们受教育的费用由全体纳税人承担,那么,对没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不公平的。目前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和学校要付出两倍或三倍于学生学费的资金。因此,高等教育阶段应该适当收费。对贫困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用心帮助他们,使他们不因为贫穷而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困难学生也要讲究策略,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用心帮助他们。为学生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一些补助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就感,这要比单纯给他们钱效果要好得多。目前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经济上升地区教育资源不足,西部等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欠缺。只有允许一些地方先富起来,才能更好地通过师资、技术支持等,带动其他地区。与此同时,在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基础上,也要注意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层次多元化。
  '作为校长,每一个考上同济的学生,不管条件多贫困,我们都会帮助他上好大学。作为委员,我希望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能尽快达到4%的目标。'万钢说。

创新需要创新理念和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认为,没有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就没有创新人才。目前我们过分倚重物质刺激来发展科技了,而对于科学家创新好奇心的驱动则重视不够。韩国黄禹锡事件告诉我们,'重赏之下未必有勇夫',花大力气培育创新的文化土壤才是关键。真心投身科学,首先要有兴趣。引导要从孩童时代开始,要广泛而不是象征性地开发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不能从小就扼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要像落实科技重大专项一样,用大力气来'培育'创新的文化土壤。消除学术上的权威崇拜,严格实行研究生淘汰制,让对科研充满理想和兴趣的学生能够迈进研究生的大门,同时限制教师带研究生的数量,保证培养质量。2020年,活跃在创新前线的青年科学家就是今天的中小学生,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改革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学生,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培育和鼓励学术成果评价中介机构

  全国政协常委、我校口腔医学院教授石四箴认为,面对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的学术界现状,单纯依靠现有的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培育和鼓励学术成果评价中介机构。她建议,这一机构应该是独立法人,具体负责学术成果的鉴定、评奖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只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对鉴定、评奖过程以及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处理鉴定、评奖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成果评价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和管理规定。对于现行的职称评定方式应该改单位申报制为个人申报制,授予职称的条件和程序法定化,主要成果向社会公布。建立申诉和听政制度以及举报奖励制。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石四箴提出国家应倡导恢复生产和使用廉价经典药,造福百姓。

自主创新需要大力扶持与引导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士明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扶持自主创新,鼓励企业试验和使用自主创新产品。上海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认真做好率先提高自主创新的大文章,首要问题是把科学院、高等院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创新体系中去。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